山脉总体走向呈东高至西南低的态势,而这座山不算高耸,树木较为稀疏有序,在一片山脉中稍显规整。半山腰处坐落着一座小庙,宛如明珠镶嵌在山间,有些飘渺之感。其风格恰似四合院与道观的奇妙融合,二进的院子左右各有有一排客房,也有道士居住的地方却无一人居住。
布局到是规整,中间的空地石板路犹如一条蜿蜒的丝带,两旁的瞭望台,瞭望台的棚顶很普通,在这个时代独具特色,拨开悬挂草席可以望的很远,放下来似乎可以遮挡些许风雨。
整座道观的大殿中仅有一位青年道士,长发有些飘逸,一丝不苟扎着道髻,身着不甚规范却有些修身之感的道袍,显着身材不那么壮硕,此时,正筹备着早课。
道士的生活与众人想象的大不相同,不仅有着繁杂的学习任务、日常的修行与锻炼,还需进行早晚课。
年轻道士却悠然自得乐在其中,这已然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最令他烦恼的是,并不知晓在这个世界中是否存在道士这一职业。
初心只是闲着无聊锻炼身体,而练出了气感后,则是找了个便宜师傅提升生活质量,顺便离家出走。当然,离家出走后也非单纯地行骗,还会行医采药,勉强能为人看看风水,操办红白喜事等等,时间久了倒也有了自己的信众和这座道观。
年轻无奈地摇摇头,独自叹道:“业务愈发广泛啊,便宜师傅啊你跑哪做业务去了,可别把小命给弄丢了,如此有损我好不容易打下的光辉形象……”年轻道士多会在做饭时想起师傅,因为不用自己动手。
一边低声嘀咕着,他也开始上殿登坛。
钟鼓三通,低沉而悠远的钟声与鼓声在大殿中回荡,带着说不出的韵味。年轻神情肃穆,双手轻轻捧起三根檀香,凑近烛火引燃,那袅袅升起的青烟带着淡淡的香气,在空气中缓缓弥漫。
他微闭双眸,庄重地将香插入香炉,每一个动作都沉稳而专注。法器齐鸣,清脆的铃铛声、清脆木鱼声交织在一起,宛如一曲神秘的乐章,低沉而悠远的磬声与鼓声在大殿中回荡。
轻启双唇,咏唱《澄清韵》,那声音起初低沉而舒缓,宛如山间潺潺的溪流:“琳琅振响,十方肃清。河海静默,山岳吞烟。万灵镇伏,招集群仙。天无氛秽,地无妖尘......”每一个音符都似乎蕴含着虔诚与敬意。
再次咏唱《吊挂》时,虽一人,声音却是逐渐高亢,仿佛要将心中的敬仰传达至九霄:“真灵下盼,仙旆临轩。弟子祈祷,福寿绵延。金童传奏,玉女传言。香花罗列,供养诸天......”
边唱《香供养》时,目光始终凝视着神像,眼神中透着真诚的平淡与宁静。
事毕,念唱八大神咒。他双唇快速张合,《净心神咒》从他口中流出:“太上台星,应变无停。驱邪缚魅,保命护身。智慧明净,心神安宁。三魂永久,魄无丧倾......”。
念《净口神咒》时,他伸出右手,食指与中指并拢,在唇前轻轻划过,似在净化口业。
《净身神咒》响起,他双手环抱胸前,微微晃动身体,仿佛在涤荡周身的不洁。
念到《安土地神咒》,他缓缓移步,脚步沉稳,如同在安抚这片土地的神灵。
《净天地神咒》时,他双手张开,似要拥抱整个天地,声音洪亮而庄严。
《金光神咒》一出,他周身仿佛泛起一层淡淡的金光,那是内心的信仰所映照出的光芒。
最后的《玄蕴咒》,他声音渐缓,似在回味这一场神圣的仪式。
年轻道士不知道自己做得是否正确,对这些的了解仅仅是因为前世对道教的好奇。而这辈子他记忆力不错,前世许多书籍仅是看了几遍,却也能回想起来许多,大概,和这里生活较为单调有关。
做完早课,缓缓走出大殿,阳光洒在身上,带来一丝温暖,行至山腰的住宅,准备早餐。
建庙之地稍显偏僻,当初是因便宜师傅缺乏自信且安全感不足,又担忧惹来麻烦被人寻了“老巢”,忽悠村民在建此道观,也便于日后钻进深山老林逃跑。
本欲建造三进院子,奈何太过耗费人力物力。
李道源打开烟囱、烧火刷锅,倒进锅里约有一二斤米,用一节手指肚简单测量,放好锅架,打了一盆鸡蛋羹,一盆萝卜,一盆肉。拿出一张弱化版火符点燃,将火烧旺后又放了几根木材,便听到了远处传来的脚步声,刚直起腰,接着听到外面传来狗叫。
在水盆中简单清洗了双手,悠然走到门口,只见几个年轻人正逐渐走近。
为首的年轻人面露喜色,喊了几声便快步上前道:“小道爷,俺家族长言说今年必定大雪封山,唯恐届时无法送粮,让吾等提前将物资送上山来。”
微微点头,道:“伯安、辛苦诸位了,正巧我刚准备好早餐,一同享用便是。”
旁边的村民接道“这怎好意思呢……”说着话,还搓了搓手,往屋里扫了几眼,咽了咽口水,脸上笑起来褶皱,甚显憨厚。
“无妨,贫道这里尚有不少熏肉,师傅云游四海多日未归,吾一人足够……”
几个年轻人相互对视一眼,心中大喜,林伯安是村长的儿子,倒是不会期盼这些吃食,但也不好反驳。
而其余人相比山上清苦生活,比山下村里着实好上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