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十二次(2 / 2)清穿之太子今天作死了吗(重生)首页

胤礽已然大踏步向前,唰的掀开面前纱帘,群臣样貌完完整整的展现在了他面前。

每个人眉目间的一丝动静,胤礽都能看出他们想做什么。

毕竟是重生了十几回加上看了无数清宫剧的人。

却不急于这一时揭发其中某些人。

胤礽施施然一扬衣摆,垂首鞠了一躬。

“孤方才失礼了。”

毕竟这其中,也有许多他敬重的重臣大儒,以前总是畏首畏尾,生怕行差踏错,如今胤礽只想放飞自我,好好讲讲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胤礽记得前几世皇阿玛在听了自己的讲学后评价是“畅而不浅,敛而不骄”。

这是个不错的评价,胤礽在心底憋了一丝笑,想到康熙帝看见顽劣的皇子皱着眉却又无可奈何的样子,连唇角也微微勾起,只是这一回,自己怕是要让皇阿玛失望了。

胤礽薄唇轻启,开始娓娓道来。

臣子们对于胤礽不惧炎热坚持讲学的行为大多眼底都有赞许,而随着胤礽的话音继续,部分人的眉头却已经浅浅的皱了起来。

“大清建国多年,所倚仗的绝不是满蒙一二族的力量,就譬如如今朝堂之上,满臣固然鞠躬尽瘁,却也少不了汉臣功劳,故而本宫认为,满汉臣民皆为大清子民,若能一视同仁,大清定能长治久安……”

“殿下可知自己在说什么?”眼见胤礽说的越来越离谱,窸窸窣窣的朝堂上终于响起了第一个反对的声音。

胤礽抬眼,漫不经心的一瞟,是太仆寺卿。

胤礽记得再过一两年,这位三品官员便要因为私收贿赂,结党营私,霍乱朝纲种种罪名而下狱了。

而他作为一名正统满族大汉,更是一个强烈奉行汉人低人一等的民族歧视者。

胤礽被反驳,确实在意料之中。

“孤自然知道。”胤礽皱了皱眉,他不喜欢被别人打断说话。

胤礽话音未落,便有几位汉臣开口替自己反驳。

一时间朝堂之上议论纷纷,臣子们有偏向自己的,也有极度反对自己的,也有大部分持中立态度的。

胤礽但笑不语,心底却已经不动声色把为自己说话的臣子名姓记下。

其中一大半都是自己未来的支持者。

“满汉有别,殿下怎可一概而论!满蒙治国,是上天的授意,若让汉人也来霍乱朝纲,天下岂可安乎!”

你一言我一语,反对派似乎声势更加浩大,气势隐隐压过了支持自己的一派。

胤礽看着颇有些混乱起来的朝堂,却想起自己的命运,出生金贵,从小溺爱,性情高傲,二废二立,凄惨晚年,桩桩件件,同眼前互相辩驳着的人声缓缓混在一起,自己未来被二立二废,被软禁至死,多多少少,也有这些人的功劳吧?

第一次重生,胤礽想要收敛性情,做个温润儒雅的好殿下。

于是他谨小慎微,步步为营,最后却因为过分压抑自己病重而亡。

然而一睁眼他又回到了十三岁那年盛夏,年少的太子意气风发,壮志雄心,要做个传世千古的明君仁君。

胤礽决定转变方式,将自己的野心壮志快些暴露,最后在皇阿玛死后被赐予一杯毒酒。

第三次,第四次……

胤礽一次又一次的重生,一次又一次转变方式,从最初的想去做一个好君主,到后来只求不行差踏错,到最后只求幽禁的别院大一些,死的时候少一点痛苦。

第十一世,胤礽为了离开京城请求外出剿匪,想要享受最后几天自由的味道,却“意外”遇上山匪包围,孤立无援死于乱箭之中。

纵观这么多次重生,胤礽无奈的发现,自己下场最好的一次,竟然还是第一世,被好吃好喝养在别院直至死去。

过去如同走马灯似的在胤礽脑海里一遍遍播放,若是从前的自己,定要查探利弊,思索后悔,再决定下一步要做什么,而如今的胤礽却只想赶紧结束这场闹剧,回到他的毓庆宫,吃上一盘冰凉的西瓜。

眼见自己的支持者将要被驳倒,胤礽轻笑一声,声音不急不缓,却冰冷的没有丝毫暖意道,“大人所言,孤不认同。”

随着这一句话,片刻前还吵的不可开交的朝堂瞬间安静下来。

明明只是个十几岁的小少年,却已经隐隐有了帝王般的威压。

甚至有年过半百的大臣隐隐觉得有些紧张。

不由得想到当今康熙帝王十六岁变击败鳌拜,开始亲政,而这个与他血脉相连的孩子,很明显,更是极好的继承了皇室的威严与气质。

胤礽眼神犀利,直直望向人群中的太常寺卿,一字一顿道:

“按您所言,这周阁老李阁老,都是霍乱朝纲之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