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站前(2 / 2)铁西首页

但是就在这时,警笛声大作,我像一条猎犬般的猛然停下脚步,眼睛紧盯着车站外面。

铁栏杆外,飞快的驶来了三辆警车,车还没停稳,十多名警察就从车上跳了下来。他们冲进车站前一排门前有各种奇形怪状的彩灯的低矮的违章建筑中,拖出了三四个或肥或胖或老或少的艳装女子,塞进警车后飞驰而去。

故乡啊,八年没见,为什么你还是老样子?

站前这个名称,对于我来说有着深刻的记忆。它是本镇最繁华热闹的地方,以前妈妈每次赶集,都会在站前给我带回来好吃的馅饼。打开油纸的瞬间,香喷喷的馅饼带着热气刺激着我的每一条神经,在热气背后,是妈妈开心而又有些心酸的面孔。这副面孔,后来凝固成一张黑白照片,藏在我的背包中,陪我走过千山万水。

五龙镇是D市西郊的一个小镇,但是名头可不小。这个小镇有一座D市最大的纺织厂,是日本人占领东三省时所建,当年可是整个东北地区最大的纺织厂。东北光复后,国民党接收了纺织厂,将其命名为“国兴纺织厂”。后来1948年国民党在辽沈战役吃了败仗,据说一个班的解放军就接收了D市。国兴纺织厂也换了名字,叫做“D市解放纺织厂”。后来可就热闹啦,有一段时间叫“红心纺织厂”,后来有几年叫过“卫东纺织厂”。但是不管大门口的牌子上写着什么字,五龙镇的老百姓仍然习惯称呼它最初的名字-毛绢纺织厂,简称毛绢厂。

毛绢厂在改革开放前一直是D市的龙头企业,职工人数一直保持在三万人左右。而整个五龙镇的人口也只不过十万人左右。对于面朝黑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如果有一天能够被选去毛绢厂当个临时工,都可以说是祖坟冒了青烟。而一些农村姑娘如果有幸嫁给毛绢厂的职工,那简直就是一朝得道、鸡犬升天了。

毛绢厂的辉煌一直延续到八十年代末,好日子终于到了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不堪重负的毛绢厂终于露出了败相,短短三年,七任厂长先后因为贪污受贿、侵吞国有资产进了局子,七位厂长还都住在同一所监狱,被人称为“全真七子”。

D市纺织业第一大企业毛绢厂就这样在天灾人祸的折腾下垮掉了。由于是纺织企业,女职工占了全厂总人数的三分之二。突然遭遇下岗,原本衣食无忧的毛绢厂职工们只能自谋生路。于是五龙镇的娱乐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站前的小广场很快就被非法建筑填满了,各种舞厅参杂其间,各种彩灯照亮了这个边境小镇的夜空。经常可以看到公安人员带着几名大义凛然的前毛绢厂女工从舞厅中走出,这场景深深印在我幼年的脑海中。

毛绢厂东北一侧就是从D市通往省会的铁路,以这条铁路为界线,以东是五龙山区,以西是以毛绢厂为高点的五龙镇,习惯上将铁路以西的地区称为铁西。在某一个历史期间,“铁西”在五龙镇意味是富人区。但是在八十年代之后,“铁西”成为整个五龙镇的代名词,它的含义变成了贫穷、落后以及脏乱差。

而这份脏乱差,又被“站前”这个小小的地段很好的体现出来了。

我拎着包站在车站出口的台阶上,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仰天长叹,心想:“我胡汉三终于回来了!”

就在这时,后背被人重重的拍了一掌,打了我了一个趔趄,差点摔倒在地上。接着一个破锣般的声音叫道:“孙子,你小子怎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