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51 不就是易储,瞧你那熊样(1 / 2)大明:登基第一剑,先斩太上皇首页

时光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间又是过了一年。

景泰二年的冬天悄然而至。

然而京城的日子,几乎平静得觉不出时光的流动。

如果说这一年有什么大的动静,那就是南北两路平苗大军,打了一个大大的胜仗。

郭登和王文统帅二十万大军合击之下,贵州苗王韦同烈的叛乱很快被剿灭。

除此之外,朝堂上下都是按部就班。

只不过入了腊月,群臣便忙着各种祭祀、钱粮数目的核算。

这一日,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王一宁,照例请司礼掌印太监王诚,来家中喝酒听戏。

“这一回唱戏的班子,原是我自家养的。”

“演的也不是京师常见的杂剧,而是《琵琶记》。”

“相传,乃是我朝之初的大才子高明所作。”

“江南一带时有演出,北边却还是演得不多见。”

王一宁本是出身世家大族,家中产业繁多,养一个戏班子,对他来说算不上什么大的花费。

“这《琵琶记》,咱家也是听过。”

“此剧绵绵四十二齣,讲的是赵五娘寻夫的故事。”

王诚却是不以为然。

贵为内相,王诚也是见多识广。

吃喝玩乐,王诚也是行家里手。

王诚和王一宁,也都是好音声之人。

尤其是王诚,精通曲律。

就在这时,两人只听得台上扮演赵五娘的旦角将一支《孝顺歌》唱得一唱三叹。

“好嗓门,好腔调!”

王诚一边称赞,一边用手敲打桌子,以此来跟随节拍。

“都说《西厢记》乃是戏中盛绝之作,咱家今日听了这《琵琶记》,却又是品出别样的一番风味来。”

王诚听到回转之处,不由得抿了一口温热的陈年花雕。

“高山遇流水,伯牙遇子期。”

“今天能得当世梨园大家赞誉,乃是她的福分。”

王一宁连忙赔笑。

因为王一宁知道,今儿这宝,算是献对了人。

王一宁给王诚斟酒一杯后,伸手一指台上的戏班,对着王诚又说了起来。

“这《琵琶记》的戏本子长,一個晚上是断然唱不完的。”

“在江南之地,要是哪家富商请了戏班子来唱这《琵琶记》全本,那可是会轰动全城。”

“只因为唱这《琵琶记》,必须得接连唱上四五个夜上,方能结束。”

“王公公若是喜欢,不如在下就把这个戏班子全送了给你。”

“有了王公公的调教,那旦角才会更进一步,梨园也才能添一笔佳话。”

王一宁这一手拍马屁的功夫,是日益见长。

“君子不夺人所好。”

王诚虽然心中大喜,却又装出一副正经的模样来。

“在下不通音律,他们在我这里只是暴殄天物。”

“王公公你能听出旋律,在下却只是听个响而已。”

王一宁再劝。

“那咱家就却之不恭了?”

王诚不再推辞,只是笑着颔首。

“老爷,酒菜已经好了。”

“是在花厅里用,还是奴婢让人上到这里来?”

就在王诚和王一宁正说着话得时候,里头的侍女走了出来,对着王一宁禀报。

王一宁也不回答侍女,只是闻言转头,用眼神询问起了王诚。

“她叫什么名字?”

“何不让她下来陪着喝一杯?”

王诚也不作答,只是伸手一指台上扮演赵五娘的花旦。

“青衣,快下来。”

王一宁连忙伸手,招呼戏班子停下。

然后王一宁快步走到戏台前,让那花旦下来陪客。

“王公公可是内廷第一人,是陛下身边的大红人。”

“他今日要提携你,你可得好好的去见个礼!”

就在名叫青衣的花旦下台的时候,王一宁轻声对其叮嘱了一番。

“奴家知道了!”

青衣眉目含羞,应承了王一宁的命令。

“奴家青衣,见过王公公。”

青衣水袖一翻,向着王诚道了一个万福。

“青衣,这名字好听!”

王诚伸手勾住青衣的细腰,将她揽入怀中。

王诚低头一看,长长的粉装戏服之下,正露出一双又尖又翘的小脚。

小脚裹在红色绣花鞋里,直撩得王诚心猿意马。

“好美的一双三寸金莲!”

“若是再小上那么一指,只怕是就可以用来当酒盏了。”

王诚伸手在青衣脚背上一捏,不由得口中啧啧称奇。

“王公公,奴家可是会害羞的!”

青衣敛袖掩眉,嘴角弯曲如同月牙一般。

这一刻,王诚只觉得自己身上酥麻不已。

“想当初,杨铁崖以妓鞋行酒,可是一时风流佳话。”

“王公公,莫非是也有心效仿?”

王一宁笑得有些浪荡,哪里有平日身居高位的威严之色?

“咱家不过一个阉人,哪里能和那些风流才子相提并论?”

王诚大开怀笑。

随即,王诚就和王一宁在戏台边上,摆开了酒宴。

趁着这个功夫,王一宁也让戏班众人退了下去。

而青衣也是洗干净了脸上油彩,又换了一件桃红间缃黄的袄裙,然后出来陪酒。

此刻的青衣,更添几分艳丽姿色。

美人在怀,美食在前,美酒在旁。

不知不觉间,王诚便有了几分醉意。

“这些日子以来,先生可是待咱家不薄。”

微醺的王诚,拉起了王一宁的手。

“想咱家不过只是残缺之身,虽然自问学识不比外朝那些官员差,可又有谁把咱家当个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