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莲凝视着刚毅的娘暗暗高兴,可心中在想:娘一定是想到爹会从南山带回吃的才做出这样的决定!
古西苑身来了精神,腾地一下跳到屋地嚷嚷着:“娘,源儿一个去买馍,你和姐姐在家里等着!”
“大黑天的你一个咋行?和你姐一起去!”娘在黑暗中说了一声,“刺啦”擦亮一根火柴点着炕墙那盏煤油灯,屋子里顿时霍亮起来。
古西苑定睛去看,只见娘一头乌发绾个发髻盘在脑后,土布染成深篮色做成左襟右衽的长衫穿在身,纽扣是布屑拧成的疙瘩扣,年纪在三十五六下。
姐姐英莲长毛辫子大眼睛,11岁的姑娘已经彰显出少女的美貌。
娘和姐姐的模样没有变?古西苑这话说得损,他回到八岁年龄段了,娘和姐怎么会变样?
娘点着煤油灯后,把左襟右衽长衫最面的布丁纽扣解开来,从贴身的衣兜中掏出一张四两面值的面票递给英莲。
英莲刚把面票攥在手中便被古西苑夺过去凑在煤油灯跟前盯看。
面票面的四两字样是蜡板刻出油印机印出来的,面值盖着骆伟贤的大印。
骆伟贤是第五食堂的管理员,骆伟贤的爷爷骆玉堂中过大清状元,没有做官弄了个古腔戏班唱戏取名骆家班。
骆伟贤孙成祖业,西安师范毕业后延续骆家班香火。
生活困难时骆家班歇业,经济好展后骆家班重新开业。
古西苑本身就是文化人,对骆家班钦佩得五体投地。
四两面票有骆伟贤的印章,心中便激动。
英莲见古西苑从自己手中夺去面票,抗议性地要夺回去,古西苑将面票高高举起来调侃道:“姐你够不着!”
古西苑八岁,个头比英莲高出半个脑袋。
娘见姐弟俩争夺面票英莲占不了风,讪笑一声道:“就让源儿拿着吧!”
英莲不再吭声,古西苑捏着四两面票出了家门。
公共食堂在古西苑家对面不远的天神庙后面,过条马路就到。
天很黑,伸手不见五指,听不见鸡鸣也没有狗叫。
困难时期的鸡狗是不存在的,早被人熬成汤送进肚子里去了。
古西苑勇敢地走在前面,英莲牵着他的手紧紧跟在后面。
越过天神庙,走没多远便是一座宽敞的大院,那里是第五公共食堂的所在地。
第五公共食堂所在地是地主古子林的花园,古子林家中三个人是高官,解放后全在城里生活,花园闲置着,古骆寨第五公共食堂便在这里扎了营寨。
古西苑和英莲摸索着走进古家花园,见公共食堂卖饭的地方有灯光透出来。
公共食堂盛行于1958年,红火于1959年,1960年走没落。
不过公共食堂一套管理制度还很健全,管理员和炊事员的责任心也很强,当班时没有一个人擅自离开岗位。
公共食堂24小时昼夜开门,原因是夜间有工的人,工的人下班后肚子饿了要来食堂进餐。
姐弟俩手牵手走到卖饭的窗口处,古西苑趴在窗口向里面看去,只见管理员骆伟贤坐在一张木桌跟前,凑着一盏马灯在读书。
官家油壮捻子,借公家的油灯看书赚尽便宜。
那时人“思想觉悟”忒高,见不得赚公家便宜的人,管理员点着马灯读书,自然要被诟病。
古西苑不是愤青,倒觉得管理员骆伯伯好样的,他热热地喊了一声:“管理员骆伯伯!”
骆伟贤把脑袋从马灯前的书页移开来向窗口处瞥了一眼,见是古建的儿子和姑娘,便从圆杌子站起来问了声:“这么晚你姐弟俩来食堂干甚?”
“我们买淀粉馍!”古西苑奶声奶气地说着,把攥在手中的四两面票捧去道:“买四两面票的馍!”
骆伟贤走到窗口,从古西苑手中接过四两面票看了几眼问:“家里来客人哪?”
“不是的骆伯伯!”英莲一边插话:“源儿饿得睡不下,娘狠了狠心把仅有的四两面票拿出来买馍,可还有七天才发新票……”
骆伟贤没有吭声,沉闷一阵后退回储藏室,拎着四块淀粉馍走过来。
一块淀粉馍二两重,四块应该是八两,古西苑不明白骆伟贤为什么拿来八两馍。
骆伟贤将四块淀粉馍两块给古西苑,两块给英莲。
古西苑接了两块淀粉馍,狼吞虎咽地先咬下半拉子,伸脖子瞪眼睛地咀嚼起来。
英莲则痴愣愣凝视着骆伟贤说:“骆伯伯,我们只有四两面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