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老的汉武帝,看着光幕的内容,想起了自己的死去的太子刘据,忍不住老泪纵横。
自己悔恨被小人蒙蔽,以致有巫蛊之乱,最后导致自己的儿子不清不楚的死掉。
还有自己的皇后也在这场动乱死掉了。
虽然最后自己杀光了那些小人和墙头草,但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太子,自己的皇后,永远都不会死而复生了。
........
大唐,唐太宗李世民时空。
看着光幕里的朱标,李世民想起了自己的儿子李承乾。
唐太宗李世民看着年幼的李承乾,发誓自己要做一个明君,做一个好的父亲。
我大唐后代,一定能父慈子孝,不会重复我玄武门旧事。
........
【太子朱标病逝,这对年近七十的朱元璋是个沉重的打击,再也没有精力和心情考虑迁都的事情。】
【但是,虽然迁都之事不用忧心了,但接下来立谁新太子呢?】
【朱元璋一度很犹豫着,到底是从自己剩下的儿子立太子,还是立朱标儿子为继承人?】
【如果立太子朱标的儿子,只能选次子朱允炆,因为朱标长子早逝了。】
【最终,朱元璋看到朱标次子朱允炆表现十分孝顺而很喜欢,后来立其为皇太孙。】
.......
大唐,唐太宗李世民时空。
看着光幕里,朱元璋为立储君的事情而犹豫,李世民颇有感慨。
李世民因为不是顺位继承,而是通过玄武门事变,杀兄弟、逼迫皇父,才取得皇位。
所以不管李世民的内心倾向立长,还是立贤,他表面都必须更倾向立贤,不然自己一点合法性就没有了。
他想了一下,把问题抛给魏征:“魏爱卿,你对这朱元璋立储一事,有何见解啊?”
魏征答:“臣以为,这个所谓的大明接下来,恐有动乱啊。”
李世民有点惊讶的问魏征:“接下来恐有动乱?何以见得?”
李世民没等魏征回话,转而调侃起魏征:
“朕现在还记得,以前朕和前太子相争的时候,你还是前太子的幕僚的时候,你劝前太子杀我,是这样的吧?”
魏征:“没错,臣当时为前太子幕僚,陛下当时和前太子争,则天下乱。”
“欲使天下不乱,当时就必须死一个人。”
李世民:“呵呵,所以你当时的高见,就是主张杀掉朕!”
魏征还想说些什么辩解,却被李世民不在意的打断:
“行了,回到朱元璋立储这个问题上吧,魏爱卿还没说为什么呢?为什么你觉得这明朝接下来会有动乱呢?”
“朕记得你魏征,一贯都是比较主张立长的,说这样能减少动乱。”
“如今,这朱元璋立的也是朱标的儿子了,按理说,你应该赞成,为何却不认同呢?”
魏征想了一下,组织了一下词汇,并没有正面回答说:
“敢问陛下,谁拥有立太子的权力,或者说,谁在立储君这件事上说话最管用?”
李世民不假思索地对答:“除开那些傀儡皇帝,立储君说话最管用的人,当然是皇帝本人了。”
魏征问:“好,臣再问陛下,决定一个储君是否合格,在于他未来是不是合格的皇帝,陛下认不认同?”
李世民对答:“当然了,这不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吗?立储君,就是为了立未来合格的皇帝啊?你魏征的高见仅此而已吗?”
魏征继续问:“好,这个道理天下人知,陛下也知道,过往历朝历代帝王也知道,可为什么他们却还是常常立错储君呢?”
李世民威严的脸上,眉头紧皱,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魏征并没有停止,继续说:
“按照臣的观察,历朝历代的帝王虽然都知道这个道理,却总是不能知行合一,何解?”
“因为人都是有偏好的,君王同样也是一个父亲,自然也是这样。”
“作为一个父亲,自然会更喜欢某些孩子,比如更孝顺的、文采更好的、性格更讨人喜欢的、甚至相貌更好的等等。”
“君主很难完全抛开个人情感偏向,去选择真正对天下江山合格的储君。”
李世民听完,沉默良久,并没有说什么,似乎在思考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