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宋明考上了师院,终于离开了那个窝憋了他十一年的王家祠堂。他在那前后两个大院里上完了五年小学、三年初中和三年高中。他再也不想看那前院的十二个和后院的三个青瓦青砖的教室,再不想在那九层的青石台阶上和同学们比赛蛙跳,再不想摸那根被摸得油光锃亮的石柱子,再不想听那个大铁钟铛铛的发出让脑瓜嗡嗡作响的钟声。
尤其是在冬天早晨,那神经哀弱的王凤孝老先生天不亮就铛铛的把他们从甜美的梦乡温暖的被窝里敲出来时,他觉得那钟声简直比周扒皮的鸡叫声更可恶。
到了高中最后几个月,没日没夜的学习让他觉得这里的空气都惹得他莫名地烦躁窝火。亏得那白胡子王敬琛校长还经常在早课上煞有介事地教育他们要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母校。
其实他那时只想抡个大锤把这里砸个精光。他和几个同学半夜里偷偷溜到被王家视为圣地的祠堂里撒尿,他们把尿撤在正房那九根圆柱子上,撤在那个像巨大阳物的石柱上,渲泄着他们无处发泄的郁闷。
看着这位看过花甲的老校长在早课上吹胡子瞪眼睛的训斥这种有辱祖灵的卑劣行为时,他们几个都心照不宣的忍不住想笑。尽管宋明自己也认为这种行为确实很卑劣很可耻很让人羞于启齿,但也不可否认这却也是宋明能回忆起的在这个学校里最快乐的一件事情。
王家是清朝咸丰年间从邻村的王小庄迁居到宋家屯的,至王敬琛是第四代。第一代迁居的王天珩是王小庄大地主的四姨太所生。王大地主的前三个都是明媒正娶,只有四姨太是王家用一挑子米面从西山中一个山村里换来的。她当时十六岁,和王大地主的三女儿王梅珍同岁,人们私下叫她“一挑子”。
王天珩出生时王大地主已经年过花甲,同年,王天珩的大侄儿也生了儿子,也就是说,王家同年新添的两个爷孙隔辈男娃,这可是男丁不旺的王大地主家少有的大喜事,当年王家为此大摆宴席,还请了有名的剧团唱了整整九天大戏。
王大地主逝世后,四姨太成了孤儿寡母受到排挤,四姨太就常常跑到宋家屯找王梅珍来诉苦撑腰。到王天珩十三岁时,四姨太干脆将王小庄的那份家业作价卖给了王天珩的大哥,在宋家屯置了田产迁居了过来。
但迁到宋家屯的王家和王小庄的王家一样没能逃脱人丁不旺的宿命。子嗣中依然是女多男少,每代至多两个男丁。这与宋家屯动不动就能生出三龙四虎七狮八狼一群弟兄的门户相比,实在是寒碜多了。
为少受人欺负,王家从第一代开始就特别重视教育,办起私塾,砸锅卖铁也要想方设法让子女读书,期望子孙中能出个功名以护佑家业。
王家作为外来户在宋家屯的也是一贯为人谦和宽厚,赚得了好声名好人缘。
王家迁居宋家屯后,王家茔地紧邻宋家祖坟西侧。据风水先生说,这片茔地以宋家明堂为中心,越往东人越旺,越往西财越旺。
而王家茔地是个独脉茔地,一代原本只能有一个男丁,但受宋家人气影响,间或有兄弟两支延嗣。但两支中只能有一支枝叶壮实,另一枝时断时续,有绝户之忧。
当了祖奶奶依丝满头青丝满口玉齿的王梅珍老太可不信这些,她坐在门口青石礅上用拐杖敲着大门槛骂道:什么狗屁风水先生,原本就是个祸事精。不请他们看,啥都好好的。只要请他们看,不是这灾就是那祸,没有一个好儿。掐着五根秆草指头捋着三根山羊胡须,半眯个芝麻糊三角眼,嗒吧嗒吧着干鳖尾巴蔫儿J6的三寸不烂之舌唾沫星儿横飞,无非一肚子花花肠子九个心眼子的算计着套人家褡裢里的二两银锞子。我爷爷和我爹爹可都没少被这些狗屁风水先生忽悠,见了他们我就想把他们那烂舌头剁巴剁巴喂了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