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怀旧篇(1 / 2)逝去的灵山首页

‘老人八十不问童’这个说法。

这个说法据传源自于华国东北。

事实上,在东北的民间,至今仍有好多上了年纪的老人,十分地相信这个说法。

这个说法认为,不满周岁的婴儿,可以在与老人第一次相见时,就从第一眼内的某一个刹那,便能看破老人所余下的寿数。

如果婴儿见到这老人便笑,老人的寿数一定还有不少,如果主动要求老人去抱,那么这位老人的寿数可能远远超出预期!

反之,如果婴儿见到某个老人便哭,连老人接近都会十分不开心,那么这个老人基本就是寿数快要到头了。

也有人说,寿数就要耗尽的老人身上,会有一股子灰烬的味道,预示着他(她)的命火即将燃尽,开始消耗肉身中最后的元气。

当然,这些常人认为属于迷信的说法,无论是在序言的佛经中曾经所说过的那些故事,包括民间至今仍很信服的一些神秘学,打小便全盘接受了现代唯物主义教育的杨禅,对此从来都是嗤之以鼻的。

起码是在杨禅四十岁之前。

可以说,在四十岁之前,杨禅的世界里,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对玄妙诡异的神秘学说,基本都是抱着笑看的态度。

哪怕杨禅自小就是个纯纯的武侠小说迷,可他仍然不会相信那些内功、真气是真实存在的。

顶多也就是在小时候习武的时候,练练所谓‘内家功’还有吐纳练息的功夫,等到后来站过一段时间拳术桩法之后,对所谓御剑千里、飞天遁地的幻想,就更加觉得只是幻想而已。

毕竟那些看似严谨的修行理论,在武侠迷的眼中都属于过于高端的仙家理论了,杨禅表示自己虽然都能看得懂,然而别说学不会,就是理解了以后,也无从模仿啊。

你看看大侠霍元甲,他传下来的一套迷踪拳也是有迹可循,大侠陈真,即便腿法再飘逸,只要用心,一样可以一点点模仿出来招式套路,可任谁都没见过哪个小伙伴真在现实中拿着一把桃木大宝剑,要一剑西来斩妖除魔甚至天外飞仙的……

当然,对于盘古、女娲、鸿钧老祖和元始天尊等洪荒流模板必不可少的封神演义各派大佬,杨禅也不是完全没有接触过……

杨禅的神秘学初体验,应该是在八十年代的时候……

尽管那个时代在后来有无数人怀念,可依然无法像现在社会这样富足……

那个时代,家里的钱都是用在刀刃上,自然没有太多的钱来给孩子娱乐和消费,所以孩子们的娱乐方式就比现在的孩子们少了好多好多。

好多现在被无比怀念的经典游戏,其实在当年都属于最质朴的消磨时间的方法,不管什么游戏,隐隐都透露出了老百姓的聪明才智。

花小钱,办大事谈不上,但起码在有限的娱乐消费上,把趣味性和孩子们的主动性发挥到了极致。

例如在当年,无数学龄前男性儿童,相当喜欢的扇piaji游戏里,封神演义这一流派的piaji画风就最为飘逸,飘逸到将原本只能在地上哼哧哼哧的‘武扇’风格,进化为接近现代卡牌类游戏的雏形。

这种文静点的玩法,在东北当时的土话叫‘比盖’……

一群小脸红扑扑的孩子们,穿着哥版或姐版改出来的小衣服,面色庄重,把双手捂得严严实实,拿着自己积攒了好久的一叠piaji,面面对的先进行一番眼神的威慑。

等到威慑失败,那么大家只能咬牙动真格的了。

毕竟真要比输了,那是只能把自己攒的宝贝piaji送给赢家小伙伴的。

所以,尽管手里的piaji足有厚厚的一叠,但基本每一张都是经过自己精心算计的,同时还得对几个参赛者的piaji库存与智商进行预估和判断的。

所以,‘比盖’这看似风轻云淡的玩法,比起夏天都得穿长袖衣服,就为了甩胳膊的时候风大的‘武扇’,实际上输赢更快,也容易更让小伙伴心疼,一个不小心,可能就会有人当场反悔,直接变身全武行。

尽管如此,接近卡牌游戏雏形的‘比盖’玩法,仍然有着极大的趣味性和诱惑性。

毕竟人都有一定的赌性,不输到最后,没人愿意承认自己智商不咋地。

‘比盖’初始,规定大家的piaji必须背面朝上,每次一张翻开,大家按照事先说好的神仙谱大小或特殊功能进行输赢判断。

所谓的神仙谱,基本都是按照当时唯一的参考书封神榜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