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听从了白雀的建议,以商队的名义,让徐晃与韩当前往幽州。
并派背嵬军暗中协助,打探消息、释放流言,意图让公孙瓒与刘虞争斗。
在此期间,邺城各级将领也开始厉兵秣马,大量运送粮草至河间国。
同时有斥候不断在冀州边境打探,时刻关注关东联军的动态。
这一日,邺城幕府外又来了一个年轻人。
长得黑黑瘦瘦的,穿着一身粗布麻衣,鞋子上还沾着一些黑泥。
从外表的装束来看,不过是个平平无奇的青年罢了。
不过奇特的是,他的眼眶上戴着一副金丝眼镜,为其增添了几分书卷气。
正当他准备踏入幕府时,守门的张信眼疾手快地拦住了他:
“站住!你是何人?圣女正在处理要务,闲杂人等不得擅入!”
年轻人闻言一愣,随即嘴角勾起一抹温和的笑意。
他拱手做了一揖,笑道:
“兄长,莫不是不认得我了?”
张信看着年轻的样子,先是有些错愕,对方与自己差不多大。
这声音也有些耳熟,好像在哪里听过。
随即定睛细看,发现眼前的年轻人虽然外表变化颇大,但那双睿智眼神却似曾相识。
他猛地一拍脑门,惊喜道:“哎呀!阿良,原来是你,你怎么这副打扮?”
来人正是当年张宁亲自赐名的孩童之一——张良。
“兄长,咱们快有三年没见了吧?”
张良笑着回道,眼中流露出怀念的眼神。
当时张宁一共挑选了四个资质不错的少年,分别是张信、张良、张英、张兰。
其中张信武艺天赋极强,现在也是黄巾军少有的高手。
而张良聪慧过人,善于思考身边的事务。
张英心思细腻,冷静胆大。
张兰表面沉默,却有极强的洞察力,能够看出常人看不到的东西。
至于这四人未来怎么发展,张宁则是撒手不管,由他们自由发挥。
毕竟她现在所处的世道,并没有什么应试教育,也不需要读书机器。
张信点点头,亦是感慨万分的说道:
“是啊,时间真是过得太快了。”
“我还记得当初听说你被黄师派去魏县当县令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十五岁的县令,这放眼整个天下都是凤毛麟角啊!”
他们黑风山书院出来的孩子,就是厉害!
张良谦逊地笑了笑,摆摆手说道:
“兄长谬赞了,当时情况特殊,黄师也是无奈之举。”
“况且,我这县令也当得磕磕绊绊,全靠手下人帮忙,才勉强维持下来。”
谦虚归谦虚,张信自然是不信的。
他望着自己这个小兄弟,摇头叹气的说道:
“当初在书院时,就属阿良你学业最佳。”
“就连黄师都说汝将来必成大器,会成为像管仲、乐毅那般的人物。”
张良连忙摆手,依旧是那副谦逊的样子。
“哎,兄长过誉了,那不过是黄师随口夸赞的一句玩笑话,当不得真。”
“管仲、乐毅乃千古名臣,我张良何德何能,敢与他们相提并论?”
张信闻言无奈一笑,露出一副我全都看穿的表情:
“阿良,你就别谦虚了。咱们兄弟姐妹四个,谁不知道你的本事?”
“你这次回来,是不是有什么大事要跟圣女禀报?”
说到正题,张良的面色瞬间变得严肃起来,他点了点头:
“我在魏县任职期间,时常思考平定天下之策,究竟什么能够真正使天下人信服。”
“这三年来,终于被我找到一条必胜之道,一定可以助圣女平定天下!”
张信闻言不由精神为之一振,他这个兄弟,果然有出息!
“阿良,你所说的必胜之道,究竟是什么?”
张良微微一笑,从怀中掏出一本略显陈旧的小册子。
册子的封皮和边缘已经磨损,显然经常被翻阅与撰写。
然而,令人诧异的是,这本册子竟然散发着一股难闻的臭味。
“兄长,这便是我的‘必胜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