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2章 收购上市公司(该说再见了!抱歉!)(2 / 2)1960:南锣鼓巷街霸首页

其中的震撼程度不亚于苏联宇航员回到地球发现苏联解体了。

好在傻人有傻福,鼎盛的时候便宜没捞到,破产的时候也没被卷进去,回来后光速离职,然后经介绍入职了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大华实业。

“你觉哪一家好?”陈泽躺在椅子上将手中五份大致看了一下,心中大致有了数,于是问道。

“我觉得余仁生可能会好一点,余家的核心成员最近在不断地抛售股份,股价不断下跌,而这家企业的经营情况却是十分良好,主要原因还是前些年集团掌门人猝然长逝造成的家族动荡。”

“缺点呢?”陈泽问道。

“当然,缺点也有,由于余第三代掌门人余东旋有13个孩子,家族的财产被平均分配之后,股权分散导致了公司的分裂。”

“余家分裂后余仁生品牌被分为像香江和星城两部分,如果想要获得完整的品牌需要连同星城的余仁生一同收购,所需要的资金预计将高达三亿港元。”

何明一五一十地解释,讲明了收购这家企业的利和弊。

余仁生 ,这家企业陈泽是有所了解的,前世他曾买过余仁生的乌鸡白凤丸作为礼物送人,价格也是相当不便宜。

记忆中,这家企业最终是被霓虹企业收购,沦为了日资掌控东南亚中药市场的一大手笔。

陈泽又看了看桌子上的文件,后面的评估报告已经看过了,前几页是对这家企业的介绍。

有余仁生的,还有关于余家的发家史,和余家家族成员介绍。

......

......

......

余仁生创立于1879年 ,是余氏家族旗下的中药集团。

余仁生曾是东南亚最大的药材销售企业,业务更是拓展到整个亚洲。

余氏家族,是大马顶级华人家族,曾是和大马陈嘉庚家族齐名的顶级家族。

余家崛起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传闻余家发迹背后藏着不可告人的致富秘密!

至于这个不可告人的致富秘密是什么?

那便是香江人最为迷信的风水!

据传,余家是靠风水起家,余家祖上是赣州人,余鹤松年幼时因家里贫困,跟随同乡到南方大户人家做帮工,该户人家主人是当地有名风水相师。

乱世打仗,盛世打工,余鹤松和几十年后的赣州老表一样,吃苦耐劳。

不同的是,余鹤松运气比较好,因为早年读过几年书,颇受主人家喜欢,后传授了他一些家风水相术。

二十岁后,余鹤松告别主人家,回到老家,自立门户,也当起了风水先生。

命运的转折出现在了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彼时广东经济发达,富商流行寻找风水穴保后代发达。

赣州的风水师炙手可热。余鹤松再次南下。

一次,余鹤松应邀为一个广东富商到佛山与南海之间的浔峰一带寻找风水穴,他爬山涉水好不容易找到一个“风吹罗带”穴。

据说张子微《玉髓真经》是这样解释风吹罗带穴——风吹罗带用心谋,穴在同心结上来。虎踞龙蟠包裹穴,身披金甲执戈矛,寓意子孙富贵。

余鹤松满心欢喜,找到雇主,然而没想到辛辛苦苦寻觅的一处风水宝地,富商却不领情,最后听了一广东风水师的意见,选了另一吉穴。

事情未成,但那“风吹罗带”穴的极佳风水宝地却成了余鹤松的心结,无法割舍忘却,再三考虑最终花光所有积蓄买下那处那“风吹罗带”风水宝地!

买下宝地后余鹤松又不远千里,将自家祖坟从赣州迁到了广东。

而余家运势也自此发生了转变。

余鹤松算出家族崛起的运势在南洋,于是便让大儿子余东培带着全家人迁居南洋,在南洋定居不久,靠着父亲的人脉,余光培很快在当地站稳了脚跟。

之后先是娶了一个贤惠能干的二太太,又意外发现了一块储量不小的锡矿,余氏家族自此开始崛起。

靠着风水相术,和家族运势,余家点石成金,在当地拥有了不少矿产。

到了余家第三代,余光培的儿子在东南亚大力投资橡胶产业,彼时恰逢汽车产业大爆发,余家再次赚了个盆满钵满。

余家第三代家主余东旋21岁掌管家族,成为南洋橡胶大王。

后其业务更加多元化,在星城创办利华银行,分行遍布大马和香江,成为彼时东南亚首屈一指的华人银行。

又于各埠设余仁生汇兑及药材商号,1917年建香江分店,余仁生原本只是给矿上工人看病,但在这之后逐渐壮大,成为东南亚中药行业巨头。

余家彼时的辉煌不止如此,余东旋在南洋被选为大马联邦四州府议事局华人代表。

其子提携华人后辈邵六叔,是TVB的联合创始人之一,并在香江及东南亚拥有巨量资产,盛极一时。

但如果故事只到这里,只能说明余家奋三世余烈,于乱世之中崛起,但这还不足以展现余家的传奇色彩。

与余家传奇发家相伴的,还有一个诅咒!

但凡是余家的掌门人,只要是才干能力出众的,必不长寿,从迁坟之后的家族创始人余鹤松,到余鹤松的儿子余光培,再到后来的其他掌舵人,几乎没有长寿的。

1976年,余家第四代掌门人,余东旋的第十二子,TVB联合创始人之一,余经纬因病骤逝,享年46岁。

有传他患上肠癌,又传他在印度吃鱼生染上变形虫,亦有传他在南洋结识一名女子,被落降头而死。

此事在香江前几年闹得沸沸扬扬,各种八卦小道消息不断,登上了各大媒体。

而余氏家族的也自此出现内乱,再也没有出现一位可以扛大旗的强势掌门人,分家析产的传闻不断流出。

陈泽看完余家的八卦乱事之后,将文件合上。

“稍后我会联系李霖协助你收购,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

他没有再看下去,事实上,他事先已经看过了不下一百份文件了。

买一家上市公司不比买一件衣服,不可能匆匆决定,必定是要三思而后行的。

陈泽也不可能只采纳一个人的意见,而是要多多参考,最后再决定。

为了此次收购,他已经组建了临时智囊团,最终给出的几个参考意见和何明提交的差不多。

既然如此,那便没有什么好犹豫的了。

(对看到这里的书友说一声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