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序幕(2 / 2)丹水叮咚首页

“哎!”随着呼应,一名五十来岁的中年女子从一株山核桃树后转出身来。

老太连连摆手道:“不是叫你,我叫我儿子呢!”

“你儿子,你儿子也叫梁引丹吗?”中年女子惊诧的问。

“梁引丹,梁引丹。”老太口中喃喃念叨着,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中年女子;一番端量后忽然轻拍脑门,恍然大悟的说,“我想起来了,你是……”

话音未落,早从山核桃树后又转出一位年逾七旬的老太,柳叶眉,鹅蛋脸,休闲服,登山鞋,满头灿灿白发,皮肤红润饱满,穿着虽然简洁,但却非常精炼,眼神中尽管透着丝丝哀伤,然而表情极是沉静坚毅。

两位老太站立山核桃树下相互凝望许久,方同时开口:

“周月红?”

“范晓荷?”

还未得到肯定的答复,两人便已四目淌泪,踉跄扑前几步,紧紧的拥抱在了一起。

范晓荷,亦即之前的老太,含着眼泪喃喃说道:“四十七年,我们四十七年没有见过面了!”

“确切的说应是三十八年,”周月红,亦即之后的老太,拭泪纠正说道,“我们九年前其实是见过一面的!”

“对对对,我们确实是在九年前见过面的!”两人分开,各自退后几步,重新上上下下的打量着对方;良久,范晓荷抿嘴苦笑说道。

两位老太眼前同时浮现出了九年前的一幕:

春寒料峭,暮色苍茫。

巍峨雄壮的引丹渠首老闸顶部,曲折迤逦的引渠东西两岸,喁喁噪噪的挤满了由全国各地匆匆赶来的“引丹人”。

因为不能满足新的南水北调工程调水设计需求,再有三天老闸就要被爆破了,代替老闸的,是在干渠下游八十米处建造的新闸;因曾亲身参与过当年的老闸和引渠、干渠建设,这些“引丹人”在从网络、报纸和电视上得到消息后,都想在老闸爆破前再看最后一眼,并拍照录像留念。

熙熙攘攘的人流中,范晓荷沿着引渠自南而北走来,周月红沿着引渠自北而南走去;范晓荷和周月红同时看到对方,同时脸现诧色,然而又同时低头垂首,匆匆的擦肩而别。

五分钟后,范晓荷和周月红又匆匆返回,各自东张西望,似在搜寻什么;然因夜幕降临人潮涌动,两人谁也没有发现对方,就此相互错过……

此刻周月红点破当年不期而遇、无语而别的往事,两人都很有些不好意思,同时转头望向近旁的无名烈士墓。

望了许久,范晓荷道:“这么说,你也是为他而来的?”

“是的。我找他四十七年了,找得好苦,”周月红点了点头,眼泪慢慢的浸出眼眶,“原来他竟不声不响的躲在这里!”

这时两对中年夫妻,其中就有刚才和范晓荷对过话的梁引丹,带着两对二十来岁的青年夫妻,两对青年夫妻又怀抱车推着两个牙牙学语的婴孩,分作两队走到了范晓荷和周月红的身畔。

“这是我的儿子梁引丹,七五年生人;旁边是他的媳妇,后边的……”范晓荷手指其中一队向周月红介绍说道。

周月红则手指另外一队向范晓荷介绍:“这是我的女儿梁引丹,你不单刚才见过面,就是在她小的时候你也并不陌生;旁边是她的丈夫,后边的……”

两位不同性别、但却同名同姓的梁引丹伸手相握,其他的人也都纷纷打着招呼并相互攀谈起来。

“时间过得真快,仿佛一眨眼的工夫我们就连孙子、重孙子都有了!”周月红和范晓荷含泪相望,喃喃而语。

男女梁引丹各自所带人马很快便介绍相认完毕,分别簇拥在了范晓荷和周月红的周围。

“孩子们,你们不是一直想听我讲当年引丹大会战的故事吗?你们不是一直想知道我为什么一辈子都在无怨无悔的寻找着一个人吗?”范晓荷坐到山核桃树下的一块大石头上,颔首微笑说道,“今天当着周阿姨,——我当年的老战友的面,我就满足你们这个心愿!”

“孩子们,你们范阿姨说的,也正是我想说的。范阿姨从事新闻工作多年,肯定能把故事讲述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当然如果范阿姨有什么遗漏或者不够具体的地方,我可以在这里随时给你们做些补充!”周月红坐在范晓荷身边,跟着说道。

太阳渐渐升高,辉光笼罩山顶。范晓荷和周月红并肩而坐,四只眼睛遥望着数里之外水波浩渺的丹江湖面,许久方慢慢的开了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