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三章:北海对峙(1 / 2)我在江湖看三国首页

中平元年四月入夏,北海郡中十三万大军对垒。一方是苦贫出身的八万黄巾大军,一方则是依靠北海郡最大城池北海国结营的昌阳公五万精锐。

“先前还是贫苦农民的汉子现在竟是反过来杀害水深火热的百姓,说来真是笑话。”一个头戴白色头巾的年轻人与威风凛凛的太史慈并驾齐驱,看着衣衫不整,武器装备不足的黄巾大军如是说道。

“叔治兄一语中的。”太史慈口中的叔治自然是那个白头巾的年轻人,王修,王叔治,北海郡营陵人,刚从南阳游学归来后不久的他现在已经被魏元修委任一些不重不轻的事务了。此次让他随大军出征恐怕也是想锻炼一番他的军务能力,于是太史慈很是欣喜的看着这位貌不惊人的年轻人将整整五万大军的后勤与日常给打理的井井有条,纹丝不乱。

武安国不耐烦的摸着自己脸颊上坚硬的胡茬,这个魁梧的黑脸汉子嚷嚷道:“某就不爱听你们这些读书人聒噪,要某说呐,直接冲杀过去将那些土鸡瓦狗给杀得片甲不留。”

太史慈对这个时常神经大条的同僚也是忍俊不禁,笑道:“霸候兄,吾等行军打仗讲究一个阵字,怎能让自己身后的兄弟去白白送了性命?若是吾能够以一敌万,又何苦众位兄弟冒死相战,仅吾一人杀尽敌寇,共领这功劳,岂不快哉?”太史慈银甲红袍,头顶白色翎羽战盔,手擎“蓬莱山”,腰挂宽剑,弓弩箭壶都在马匹上齐备,英姿飒爽,宛若一尊降世战神。

太史慈虽然是几人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但是他的将才是真正让武安国、王修几人所敬佩的,于是乎众人齐声道:“吾等此番必助将军马到功成,夺下第一功。”

“非也。”太史慈想起那个在洛阳的身影,缓缓道:“世子殿下曾与吾言,黄巾军军备不整,又皆以莽汉出身,纪律难整,从上施下难以及时到达,所以除了张角麾下的‘大贤军’外其余皆是用作牵制朝廷主力的棋子。”

王修挑了挑眉头,笑道:“世子殿下这番言论当是第一功啊。”

武安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在心里默默一盘算,好像又是这么个理,于是问道:“子义,吾等中只有汝见过世子殿下,来说道说道,者世子殿下是个怎样的人物啊。”

太史慈略作一番思考,笑道:“世子殿下方年十四,可是内力修为就已甄进下品级,以吾看来,世子殿下今后定能世袭罔替,镇守一方青州。”

武安国与王修皆倒吸了一口凉气,王修作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不爱习武的书生暂不去说。刘衡十四岁下品级的内力的确是让武安国这个还盘踞在内力下一品冲击中品的武夫膛目结舌了。

“等世子殿下此番归来,某定要与他好好比试一番!”武安国豪气万丈道。

太史慈饶有深意的看了一眼武安国,扬手一转,身后五万大军波浪式分列,层层叠叠相嵌,身强力壮的士兵扛着宽大的盾牌狠狠立在阵列的最前方排成整齐的五列,手持长枪的重甲士兵将长枪从盾牌后方刺出,枪林如麻。又有共计四千余弓箭手手持强弓劲弩拉满弓弦以待黄巾大军的冲锋。

尘土飞扬,黄沙漫天,肃杀气漫空,卜已阴沉着脸骑行在一杆黄色大旗下,远远目视着北海国城下军容整肃,装备精良的五万刘礼大军,那是与黑甲红翎羽的汉军不同的军队,他们银甲白羽,英武气十足,即使是人远观也能感受到他们枪尖马蹄下蕴含着的血海滔天。

“刘礼的这盘子下的可真是大。”卜已在心中冷笑,他是太平道中为数不多知晓这次黄巾起义真正目的的人,可以说这一个月起事以来,他见过了无数的士族豪门,可与昌阳公刘礼一比,也不过都是土鸡瓦狗罢了。试问,又有多少人可以在天子的脚下,明目张胆的拉出五万甚至更多的精锐大军?恐怕在黄巾起义前连汉灵帝本人也不敢说自己能够随便拿出一支绝对忠心于自己的五万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