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南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千年古镇,隐匿在江南的青山绿水之中,不管你从何方,定要跨千山,越万水,方能到达这座梦里江南、山中古镇!
昌南古镇,群山环绕,一水穿城,是山城,也是水乡。市临江畔,城在林中。一江两岸,山水相融,延绵百里,风景如画!
昌南人祖祖辈辈,以瓷为生,为瓷而生,把这个穷乡僻壤,山中小镇,打造成了一个举世闻名的瓷都、至高无上的艺术殿堂。
千年以来,别说国人,就连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手里把玩着精美的瓷器,都会对瓷器的产地,遥远的东方国度,一个叫昌南的小镇产生遐想,心向而神往之。
著名学者曾盛赞昌南言,“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
古镇东郊有一所昌南大学是全球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所陶瓷艺术高等学府。人才荟萃,声名远播。大学内,身怀绝技的国家级艺术大师无数。
当年,黎钧的女儿黎霖,学的是美术专业,成绩优异,同时被国内多所大学录取。
黎钧担心女儿远赴昌南,不服水土,建议女儿就近上省城的西湖美术学院,学校离家近,这来来去去也方便。再说,一省之内,饮食习惯差不多,生活上也好照应。
可黎霖没有听从父亲的劝导,因为,昌南是她心目中的艺术圣地,她毅然放弃了近在家门口的西湖美术学院,怀着虔诚的心情,不远千里,欣然远赴昌南求学。
很多年以后,黎钧对女儿做出的这个选择,纠结于心,耿耿于怀,每次想起,皆是一把心酸泪!心中就如同一锅煮沸的五味杂陈,烧心灼肺。只叹世间没有后悔药,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可以重新回头到那个抉择点上,那么,无论如何,也断然不会让女儿踏上去昌南的求学之路。
可是,人生不能重来,失而不可复得!
黎钧时常一个人黯然神伤,屡次跟女儿酸溜溜的说起,“当年叫你不要去昌南,你偏偏固执。弄得现在我把老婆都弄丢了!”
……
闲言少叙,且看正文:
丁黎平是一名大巴车上的售票员。行经路线是,从昌南至沿海越城,两城相距有千里之遥,他随着大巴车往返于两城之间,两天一个来回,早上从昌南西站发车,到傍晚才到达越城。在越城住一晚上,第二天早上七点再返回昌南。
旁人羡慕说,“这工作好!每天都在车上,就像旅行一样,闲来无事就可以坐在窗边看风景,悠闲自在!”
其实,这工作是一份苦差,挺费神的。
单单一个随车电话就可以把人吵得寝食难安。因为生意挺忙的,电话就跟热线似的,响个不停,一天要接几百个电话,吵得人头昏脑胀。也许疲惫不堪,刚合上眼,手机就响了也许刚扒了两口饭、饭还含在嘴里,手机又响了,电话一个一个接踵而至,而且很多事情,三言两语根本说不清楚,挺闹心的,吵得人心烦意乱,连想眯一会、想清净点吃顿饭的功夫都没有。
清晨根本不需要闹钟,天不亮就有乘客打电话把丁黎平从睡梦中吵醒。最恼人的是,半夜三更忽被电话吵醒,人就跟梦游似的,双眼睁不开,迷迷糊糊摸索手机,脑袋嗡嗡的都要炸了!
晚上,丁黎平得了半刻闲,去打麻将,没玩两把就被朋友赶下桌去,人人都嫌他手机吵,扰的人心烦意乱,说到,“像你这样每天吃饭睡觉,都有这样一个手机在身边,那日子怎么过,人岂不是要精神崩溃!”
平时,丁黎平看似悠闲的坐在那里,其实内心绷得紧紧的,车上细细碎碎、繁琐的事情太多,坐车的,送客的,捎带包裹的,有万千嘱咐,心中不是惦着这个,就是惦着那个,生怕有什么遗漏。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几十件事情缠身,有时候,丁黎平一个人神经质似的自言自语,默默自我加深印象,哪个路口要上客,哪里又要下客,中途哪个路口又要下货,丁黎平就跟上好发条的闹钟一样,事事在心,到点就要惊觉,一个激灵一跃而起,根本不允许遗忘,高速不能倒车,不能掉头,稍有差池,把乘客带过头了,那就麻烦了。
每天在路边候车的乘客,都不是省油的灯,有心急的,一分钟催一个电话,不停的问,车到了哪里?,怎么还没到?,现在又到了哪里?…催得人要死!